读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读书网 > 回档一九七八 > 第三十三章 红烧肉(上)

第三十三章 红烧肉(上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比如运输,连运输都是问题,这时候肯定没有个体户在开运货的汽车,如果没有公社,就是这一条也会让大家头痛了,不过有了公社出面,它连是一个问题都谈不上。

便利之处还有很多的呢,特别是在这个政策没有完全放开之时。

接下来就是种子问题,蔬菜种子是有的,可暂时没有适宜大棚种植的蔬菜种子。

其实就是这个种子将李默困住了,否则种上几年杂交西瓜,他的稿费也差不多到手了,也不用麻烦的搞东搞西。但是杂交西瓜还有好几年才出来呢。本土西瓜产量不高、味道不甜,也不好卖,更卖不上价,不适宜大规模种植。

这一条李默没有说,省得打消大家的积极性。

虽没有适合的种子,可以到相关的种子公司,根据说明书上的种子特性,寻找接近适合的种子。

李默说的第二个难题就是跨省。

推出反季蔬菜原因,主要还是想卖高价。

想卖出高价,省城都不行,必须去更富裕的苏省,省会石头城,锡城,苏城这些富裕的大城市。

其中石头城离曹镇不远,一百公里,但只要跨省就会有许多麻烦。

也许一些倒爷开始大包小包地贩运衣服、电子产品,但他们现在暂时还是不合法的,至少没有明确政策鼓励他们这么做。

一个是包,一个是车,后者才会引人注目。

一群是头脑灵活,能随机应变的倒爷,一群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人,如何好比较?

为了不出现问题,即便是蔬菜,需要那些手续,得要问清楚。当然,这是明年的,换成去年春天,想都不要想。

这可以谘询公社,真不行,去石头城问,反正要去石头城先行打探一下情况。

许多物资也需要在大城市里买回来,一些书籍,没有大棚种植的书籍,但会有各种蔬菜种植技术的书籍。

如果是西瓜问题不大,李家种了十几年的西瓜,躺在陈医生家的病床上,李默想着如何让家中迅速摆脱贫困局面,第一想到的便是钓黑鱼与甲鱼,成本低,见效快。第二便是西瓜,但一个种子就将他难倒了,这才转到大棚蔬菜上。

前世李家没有种过大棚蔬菜,不过83年A县有人尝试着种大棚蔬菜,第一年失败了。次年才成功,规模也比较小,后来迅速推广,成了华东七大蔬菜基地之一。但那时候市场经济也全部放开,菜农直接到指定地点卖给菜贩子,再由菜贩子用汽车运回各大城市批发给各个小菜贩子,根本不像现在这般麻烦。

前世时李家曾经动心,李默看过相关的书,也仔细地参观过。只是后来李默进了城,离开李默,李广平什么也不要想了。做过一番研究,虽没有亲自种植,不算太陌生,不然他也不会产生这个想法。理论是理论,实践是实践,没有半点实践知识就想上马,弄不好就是笑话。

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是要补一补的,况且大多数理论知识他都忘记了。

然后是化肥,曹镇有化肥,氮肥与磷肥,李默不知道现在中国有没有尿素,但曹镇还要过上好几年才出现尿素,至于复合肥,那更晚了。

可缺少一样重要的肥料,钾肥!

前世还是李默的提醒,李家率先使用了钾肥,庄稼获得丰收后,第二年才有更多的百姓重视了钾肥,许多蔬菜,比如黄瓜西红柿,更离不开钾肥。

那是好几年后了。

现在更困难,因为中国钾肥产量一直不高,特别是现在,可能全国一年总产量不过二十万吨,一个省分不到一万吨。

也就是苏省那么多农民,那么多蔬菜大队,能用的钾肥只不过十几万袋。

况且是跨省的。

想要从中抢出八九袋钾肥,是何等的困难。

还有更冷门的硼肥,油菜上也能用到它,大棚蔬菜更是离不开它,只好从石头城想办法。

以及一些罕见的农药与薄膜,别以为曹镇大,在曹镇连薄膜都买不到。

有专门的种子,只好根据产量、耐寒力等特征挑选将就了。

好了,困难又来了,不提跨省吧,虽到了大城市,物资齐全,关键现在买什么都要票,化肥有化肥票,农药有农药票,薄膜可能也有薄膜票,将公社的领导搬到苏省去,也弄不到苏省的票。

第一次去是考察,回来后各家得商议好,你家种一亩,我家种半亩,合计好总数量后,再计算所需的材料,然后再派人二次去省城,将各个材料买回来,省得浪费。但在第一次考察时,必须打听好,至于用什么方法来解决,只能到时候看了……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