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读书网 > 天下首富 > 第二百三十章 谋局东北

第二百三十章 谋局东北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杨宗砺稍稍想了片刻,问道:“他不是复兴社的成员吗?”

胡楚元道:“我暂时不想过问复兴社的事,他是不是复兴社的人,你得问陆广荃……就算是,你也要注意。他少时家贫,因为有了叶志超的资助和提拔才能出人头地,叶志超则是我亲自督斩的淮军大将。”

杨宗砺微微点着头,道:“我明白了。”

东北兵团……一直都不是胡楚元能够插手的范围,在光绪帝载湉的旨令下,东北兵团的规模一直都保持在仅次于湖广和江淮的级别,装备也非常好。

不过,这个兵团从始至终都是荣禄和满人在控制,为了确保满人对东北兵团的长期控制,荣禄还在奉天府筹办的奉天军备学堂,只招满人和蒙古人,上下军官都只用奉天系。

王士珍就是这群人中唯一的另类,因为有了荫昌的推荐,这才进入东北兵团。

不过,东北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兵源,主要还是山东和河北的新移民,也就形成了满人做军官,汉人做士卒的特殊情况。

为了拉拢这些新移民组成的兵团,荣禄还特别下令,凡在东北兵团服役六年者,一律有权在东北领地三十亩,并且编入汉八旗,领着汉八旗的奉养津贴。

特殊情况特殊对待,陆广荃还是从下级士官入手,通过复兴社控制住了东北兵团的下层力量,兵变的同时,一面派部队死守住锦州,一边在东北兵团内部搞军变,将荣禄和各级军官都拿下。

荣禄其实是很配合的。

荣禄是个聪明人,只要胡楚元是这一切的幕后策划者,甚至哪怕只是胡楚元点个头同意了,他就不可能获胜,哪怕他手里很有一些兵权。

这些部队拿出来和陆广荃对拼,那也就是个五五数,和胡楚元对拼,那连塞牙缝都不够。

荣禄还清楚,如果他顺势让开路,胡楚元多半还不会为难他,不管怎么说,他们也曾一起贪污受贿过,他从胡楚元手里拿到的钱足够他几辈子衣食无忧。

就在荣禄被拿下的这个过程中,王士珍是领头人。

王士珍从德国留学归来,胡楚元就问他恨不恨自己,王士珍说:叶帅之恩,衔草难报,然国事为上,军败尚敢虚妄诓骗朝廷之将岂有不斩之理,弗无怨,亦不敢忘旧。

这个话说的倒是很漂亮,他真的怎么想,胡楚元就说不清楚了。

列车驶入307厂后,胡楚元就让杨宗砺和张时英跟他一起进入研发基地,去看那三辆试制型号的装甲车,并让他们亲自参加演练,体验装甲车时代的特点。

结果自然是将他们彻底震撼了,一时之间都有些说不出话来。

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,两人才问了一些问题,进一步的了解这种装甲车的使用特点和限制。

机械化兵团究竟要如何运转?

这个问题,胡楚元也在和他们一起商量着,首先肯定是要保障汽油的供应,这是机械化兵团的灵魂,同样也要保证汽油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的使用状态;其次是驾驶人员、艹作人员和曰常维护的培训,以及检修人员的培训和零配件的供应;最后是军事指挥人员的新作战理论培训。

这些问题,胡楚元大体都有准备,只是后面的人员培养进度稍微慢了点,现在可以在各军事学院、学堂加快培养,开设速成培训班。

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,陆广荃在国内推行的排满政策是越来越强硬,强行下令在各地剪辫,取消满人和满汉八旗的一切额外津贴,在拆撤满城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大规模的民乱和死伤。

对国际社会的赔偿要求,陆广荃也置之不理,居然一切都按照胡楚元所给的“指示”,只和教会进行单独交涉,不涉及任何国家政斧之间的交谈。

为此,“国际社会”上的对华压力也越来越大,法俄国方面开出一个令人乍舌的赔偿金额,要求中国就义和拳运动对各国总计赔偿7000万清圆,同时要求军变政斧必须下野,恢复满清贵族“归政”。

胡楚元很清楚,这一切都不过是刚刚开始,这么好的机会,协约国是不会错过的……就算法俄两国想要见好就收,曰本人也不会放弃。

曰本人会怎么做呢?

胡楚元在默默的思量和提防着。

至于陆广荃所做的一切,无非都是在向胡楚元证明自己确实没有二心,虽然这个证明来的有点晚。

或者,陆广荃此时还不知道陈善元已经将他们合谋的事情招供出来,或者,即使招供出来,陆广荃还是愿意承受一切的损失。

在这个完全被胡楚元掌控的时代里,想要自主的做一点事其实还是非常难的。

谁都会犯错。

陆广荃的错就是太相信胡楚元对光绪帝载湉的好感,他不相信胡楚元会踢开光绪帝载湉,因为光绪帝载湉几乎对胡楚元是100%的信任,将一切权利都交给了胡楚元,只是那象征姓的最后半块虎符。

这场兵变终究还是像陆广荃期待的那样得到了胡楚元的批准,也最终取得了应该有的成果,满人失去了很多,其他人则似乎是什么都没有得到……当然,陆广荃相信大家都得到了一种更宝贵的东西,那就是自由。

是的,中国人自由了。

或许,陆广荃也不在乎他失去了什么,在他看来,中国人至少自由了,如果真是让胡楚元来控制,这一切至少还要等上十年。

但他也真的明白了一点,如果是让胡楚元来控制,或许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麻烦事。

身在燕京的陆广荃在感悟着这一点。

(未完待续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