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读书网 > 贵女谋略 > 第六十七章 人情

第六十七章 人情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徐妙筠顿时急了,刚要说话,被徐静含拦住了,徐静含笑道:“说起来也是唐突了,只因上次我们随祖母去上香,偶遇曹姨娘,曹姨娘对佛经很是通晓,人也很讲规矩,祖母很喜欢,让她得闲到家里去说话,并不知道她是贵府的姨娘,昨天偶然想起来,说曹姨娘很难得,想请她过府说话,谁知去打听,门房都说不知道,劳烦杨姑娘出来,其实是为了对祖母的一片孝心,老人家好容易想有个人说说话,总要叫她如愿才好。”

唐囡囡连连点头,道:“这事也只能求你帮忙了,一来算我欠你一个人情,二来,杨敏之回来后知道了对你也只有感激的,举手之劳,你可是稳赚不赔。”

杨宛儿是大房的女孩儿,对于四房的事情多半是听在耳朵里就罢了,也不上心,如今见唐囡囡这么一说,心里也有些松动。

其实她也听母亲说过,四叔好色,房里姨娘一大堆,整日没个正形,能有杨敏之这样的儿子,是他上辈子的造化,素日里便对杨敏之有拉拢之心,若是此番自己出手帮忙,自己欠唐囡囡的人情抵了不说,还在杨敏之跟前落了好儿,确实稳赚不赔,遂笑道:“小事一桩,交给我了,我是能把人带出来,可也得曹姨娘信我才成啊,不然只当我算计她。”

徐静含笑道:“我见过曹姨娘,我和杨姑娘一起吧。”徐妙筠担心徐静含,忙道:“囡囡也跟着,人多好办事。”

唐囡囡道:“这是自然。”

说着和徐静含一起随杨宛儿进了允国公府,独留徐妙筠在马车上等着。

此处是允国公府的后巷,十分僻静,可也方便了杨家的纨绔子弟为避免父兄长辈的责备,从这儿偷偷溜进府,大房的杨敏行,杨家的嫡长孙夜宿青楼,这会儿才溜回家,在后巷看到一辆陌生的马车也觉得奇怪,叫人来问,徐妙筠叫护卫答话:“我们家姑娘是来找贵府大小姐的。”

杨宛儿是杨敏行的胞妹,因此杨宛儿素日和谁交好杨敏行一清二楚,如今来了个没听说过的,自然也就起了好奇之心,非要问一问名讳,护卫的脸都黑了:“我们家姑娘芳名岂能告知。”

杨敏行是个跋扈的,越不知道越要问,又仗着是在杨家门外,是强龙不压地头蛇,眼见着要闹起来,杨宛儿出来了,眼尖看到杨敏行,大喝一声:“大哥,你又闹什么?娘正问你呢!”

杨敏行闻言涎着脸笑道:“我瞧着是妹妹的朋友,想问一问,谁知他们如此无礼。”

杨宛儿气的要命:“既是我的朋友,那都是闺阁女子,你问什么?和你什么相干?回去我就告诉娘,让她打你,你日日在外头闲逛招这个惹那个也就罢了,连我的朋友都敢打主意……”说着要哭起来,杨敏行对这个妹妹还是有几分忌惮的,赶忙从后门溜进了府。

曹姨娘在后头跟着,瞧着这一幕目瞪口呆,幸而唐囡囡和徐静含都带了帏帽,不然叫杨敏行瞧见,是断然迈不动步子的。

杨宛儿对唐囡囡道:“府里有我呢,只管放心叫曹姨娘去,晚上叫人送回来就成,以后我们可就两不相欠了。”

唐囡囡笑道:“放心,本来就不欠,这次是我承你的情。”杨宛儿对唐囡囡的客气很是满意,看着马车走了这才回去。

徐妙筠在马车上暗暗打量曹姨娘,毫无疑问,即便如今曹姨娘脸上有些许沧桑和憔悴,也看得出来年轻时候是个美人儿,不然也不能让杨四爷费尽心思养在外头。

许是因为信佛的缘故,曹姨娘身上一股檀香味,人也显得很慈和,身上穿着半新不旧的松绿素面褙子,显得有些老气,看得出来在杨家过的并不好,不管杨敏之如何有出息,她总归是外室,就算认了回来,那也是妾,是姨娘,不可能得到多高的待遇。

徐妙筠偷偷打量曹姨娘的时候,曹姨娘也在偷偷打量徐妙筠,年纪轻轻的姑娘,花朵儿似的娇柔,穿着打扮比杨家的几个小姐都体面,脸上又是一团稚气,她并不敢搭话,可对徐静含却是熟悉的。

她也曾单独带着杨敏之过活了十几年,杨四爷那样的人注定不可能为妻儿遮风挡雨,里外还是她张罗,因此曹姨娘很懂得人情世故,和徐静含寒暄起来:“不是见了姑娘我还不敢相信呢。”

徐静含笑道:“杨太太别客气,叫我静含好了,这是我小妹妹妙筠。”

曹姨娘道:“可不敢当姑娘的一声太太,在府里都叫我曹姨娘,姑娘也这么叫我吧。”

徐静含有些为难,徐妙筠却笑道:“我哥哥和您儿子是好朋友,我们也算是您的晚辈了,叫您一声曹婶子好不好?”

徐静含忙笑道:“妙筠说的是,您不嫌弃,容我们叫一声婶子吧。”

曹姨娘知道是遇到了两个聪明伶俐的,微微一笑,算是默认了。

到了徐家,曹姨娘给徐老太太请安,徐老太太呵呵笑道:“变着法儿的请你过来,可别嫌失礼。”

曹姨娘谦虚了几句,徐老太太见曹姨娘虽然神色憔悴,可不像是受了大委屈的,也就放心了,和曹姨娘说起些家常话来,又留了吃午饭,下午又说了一会佛经。

曹姨娘见徐家变着法请她出来却没什么大事,心里也明白,这定是怕自己受欺负,接出来散散心的,说不感动也是假的,可曹姨娘也明白,徐家这么做全是看在自己的儿子面上,若不是自己的儿子有出息,徐家能知道自己?怎么不见她们把和自己一样的什么王姨娘周姨娘接出来示好?

这是人情世俗,曹姨娘也没有清高到说徐家势利,人情如此,走到哪儿都一样,若不是儿子有出息,自己也不能被承认,儿子也不能认祖归宗,这有血缘的父母兄弟都如此,不怪别人那样。

曹姨娘一个人靠着杨四爷是养不活儿子的,杨四爷那个人,想起来来一趟,丢下几十两银子又跑了,半年难见一回面,靠他,母子俩要喝西北风去了。

刚开始时,曹姨娘靠自己做些针线活换钱贴补家用,好在除了自己和儿子只有一个丫鬟一个婆子,一个看门的老下人,并没有多少嚼用。

真正艰难的是儿子长大以后,念书要钱,学武要钱,男孩子吃得多,一天三顿不能凑合,个子窜的快,衣裳半年就得换一次,这些都是不能省的。

曹姨娘无法,这才开始拿出积蓄和左邻右舍搭着伙做买卖,她不懂生意,就入干股,有时候赚了,有时候也会赔钱,捉襟见肘的日子也不少。

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杨敏之从小就聪慧,也懂得心疼人,于学武上有天赋,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,无一日间断,后来又一气考上了武秀才,武举人,武进士。

见儿子有出息,杨四爷又来的多了,家里的日子也好些了,可最终没瞒过杨家的人,允国公那么大年纪的人了,见儿子孙子都不成器,突然多了个武进士孙儿,高兴地不得了,立刻叫接进府,认祖归宗。rs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