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,何雨柱利用关系知道大小姨子这批人将去陕北,哈哈哈,够受的。那里什么都缺,就是不缺人。东北、内蒙、新疆至少能吃饱,可陕北嘛!很难呀!不能多带,多批少量的邮寄吧!何雨柱感觉自己在为女儿打点行装。他特意搞来一个军大衣,让秦母、京茹把内衬拆开,在棉絮外加上一层羊皮,在缝上内衬。和正常军大衣一样。有准备了两双翻毛皮靴。过冬没问题了。感动的秦母一个劲的谢何雨柱。
秦玉茹在父母家人的泪水中高兴的和闫老四坐上了西行的火车,带着她的期望或者是理想吧!她走后几天里家里的气氛一直不好,压抑的很。一向笑呵呵的秦雅茹也没了往日的笑容,跟在她屁股后面的何晓也受她的影响高兴不起来,他之后发现大姨几天不见了,每次他的追问都能带来家里的叹息。
半个月后家里收到秦玉茹的来信,二小舅子朗读了大姨子的信。信写的很详细,描述一路上的见闻,不一样的风光,不一样的语言,不一样的民歌,不一样的食物。对于黄土地有真实的认识,对窑洞有了亲身的体验。满篇都是新奇;新人,新事,新物,也更加向往生活。向家人励志,要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。唯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她没有和闫老四分到一个知情点。她们是同一个公社,不同村,相隔10里地,要走上一天。村没有电话,打电话需要到公社的邮电所,需要走三十里山路。交通和通信的不便利只是略微影响她的生活,她会克服的。最后感谢姐姐、姐夫给她带全东西,少了很多麻烦。
日子又恢复平淡过着,雨水生儿子时,何雨柱挤上前看看,摇摇头,搞得妹夫一家慌了神。妹夫有些胆怯的问何雨柱什么意思?何雨柱长出口气,说怎么又是儿子呀?没有女儿,有个外甥女也好呀!惹得妹夫家人侧目,感情你家儿子多呀!我家可就这一个。雨水为这个没少跟嫂子抱怨。
秦玉茹的第二封信在一个月后来到了,这封信的描述和第一封有很大的区别,描述这里风大,水少,粮食不够吃。白天热晚上冷,柴火也少。农活还可以应付,但是修筑水利什么的她有点吃不住了。字里行间流露出有点累,有点失望。热情还是很高。同时提到大伙因为她小,都帮她,照顾她,还有男知青总主动帮助她干活等等。